资源生成及高效利用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有效教研重要途径之一。有别于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学,在线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教学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都会以数字化的形式保留下来,这给后期的加工和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和所有的教学生成性资源一样,它们还是具有零散性、互动性、真实性和过程性的特点,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有效挖掘、加工和利用。
那么,资源从哪里来?又如何进行加工?加工后如何有效利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一、如何挖掘资源?
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是通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蕴含了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创生的知识与实践智慧。为了更好地挖掘资源,我们推荐挖掘资源“三手法”。
挖掘资源“三手法”:课前预设,心中有;课中捕捉,有引导;课后梳理,要及时
No.1 课前预设,心中有
在线教学中,可能生成的课程资源包括:常见错题、关键问题、学生作品、讨论内容等。教研组或教师个人根据现实需要(问题或创新点),确定要挖掘的资源类型,并尽可能形成统一的收集框架。这样在开展教学前,对于收集什么资源、用什么样的策略收集、要收集该资源的哪些方面信息,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No.2 课中捕捉,有引导
根据课前预设的方向、要素,在课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和引导。比如说,要收集学生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在交作品时,除了作品本身外,还要附带一个说明:这个作品的创新点是什么,怎样完成的,还有哪些不足?这样将原本要口头表达的内容用文字呈现出来,为后期的整理加工提供了便利。
No.3 课后梳理,要及时
我们在手机中常常“收集”照片,但如果不及时做整理,这些照片的价值就难以发挥。生成性的资源也是一个道理,在课后要马上进行分类整理,添加必要的标识(如收集时间、作品要求、学生姓名等),对生成性资源进行一定的分层分类,以便日后利用。
二、如何加工资源?
生成性资源的可重用性很高,但是往往直接引用效果不佳,需要对课堂生成的即时资源进行加工处理,融合创造,再利用工具和方法进行精细化加工,才能变成有价值的教研资源,发挥更好的效果。在此我们推荐资源加工“四秘诀”。
资源加工“四秘诀”:关键问题,重提炼;教学案例,精编辑;重点难点,做微课;常见错题,编成册
No.1 关键问题,重提炼
对于关键问题要基于已有生成性资源分类梳理、提炼。如“主题讨论的引导策略”,可以基于所收集的师生讨论贴,用不同类型的引导策略进行提炼,如追问激励法、引用鼓励法、总结归纳法、暂停悬置法、提升拓展法等,归类后形成文本案例集。
No.2 教学案例,精编辑
对于学生的案例、教师的课例,可以根据媒体形式与教学主题,添加教师说课、专家评课等内容,精致加工成可观摩的视频案例与课例库。
No.3 重点难点,做微课
对于生成的重难点问题,可以制作成围绕一个知识点精细化讲解的微课程。
No.4 常见错题,编成册
对于常见的错题,可以整理生成错题小册子,并分析错题原因,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三、如何利用资源?
在线教学促进了生成性资源的挖掘、加工和汇聚,在学校层面形成了资源库,同时为营造教研环境提供了新路径。做到资源利用“三重视”,定能有效促进在线教学质量。
利用资源“三重视”:针对应用,重迭代;加强互动,重体验;支持个性化学习,重自主
No.1 针对应用,重迭代
加工完成的生成性资源往往具有明确的情境关联,它们可能以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常见问题集、精品课例集的形式出现,自然是在相对应的情境中作为示范、案例等方式来应用,同时由于它们的应用,会进一步激发出更高质量的生成性资源,要注意不断迭代这些生成性资源。
No.2 加强互动,重体验
生成性资源中的真实案例,因为有情境、有过程,是可以促进深度互动的有效载体。这些案例在教研活动中的使用,可以加强教师对实践问题的体验感,同时加深其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No.3 支持个性化学习,重自主
资源库、案例库、课程库等等由生成性资源来构建的“库”具有较强的多元性,在做好引导和分类后,可以更有效地支持自主性的、个性化的教研。
看完了资源生成的攻略,老师们是否明白了资源如何挖掘?是不是已经在盘算用什么工具进行资源加工?对于教学设计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心动不如行动,快快行动起来吧!用睿智的大脑、高大上的技术工具,生成有价值的数字化资源库。它不仅是我们教师教学所需的实践性成果,也将为学生学习提供全新养料与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