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

图片
分享到

第十二届“人教杯”名著阅读专家研讨暨教学观摩大会在浙江举行


       2018年8月17-20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球探足球比分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 “人教杯”名著阅读专家研讨暨教学观摩大会在浙江绍兴顺利举行。来自全国的近2000名专家、学者、中学语文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参加会议。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数字公司有关代表,来自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媒体代表也全程参加了大会。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名著阅读教学专题研讨”。


1-1.jpg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球探足球比分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本华主持此次大会开幕式。他指出,作为全国中学语文届每年一度的盛会,本次会议格外隆重。全国各地语文教师踊跃报名,报名人数为历年最多;与会专家都是当前中学语文届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人物,对中学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希望本次大会能够为中学语文教学搭建交流平台,为增强学生名著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有益的专业支持。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教体局局长蔡建红介绍了上虞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2000余年的建制历史孕育了人杰地灵的上虞,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等各位语文前辈也都曾经在上虞工作或生活。同时,蔡建红对上虞目前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进行了介绍,表示上虞愿与全国教育界同仁一道,共同推进阅读教学深入开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作为全国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教研室负责人,浙江省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任学宝向参会人员介绍了高考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变革。他指出,面对考试和教学向个性化转变的现状,教师要及时适应变革,做好引导工作,创建完善学科教学体系,因地制宜地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他表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推动新修订课程标准顺利实施,是浙江省也是全国中学教学的共同任务,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加强浙江省与全国各地的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球探足球比分副秘书长张东燕代表球探足球比分对本次会议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她表示,阅读是教育的核心,而名著阅读则是让学生了解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应利用对学生阅读的影响力,一方面提升自身水平,另一方面为学生的高质量阅读提供有效支持。本次会议的主题聚焦名著阅读,有助于让学生体悟如何阅读名著,帮助教师建构让名著真正抵达学生心灵的桥梁。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郑旺全代表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全体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次会议的召开对落实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出“以读整本书为主”的观点,本次会议也是对叶老思想的纪念和传承。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在名著阅读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积累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先进经验。他希望,本次会议在为交流相关经验、提供展示平台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推动名著阅读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2.jpg

       大会开幕式后举行了“名著阅读创意成果征集活动”颁奖仪式,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副主任朱于国介绍了相关评审情况。


       活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联合球探足球比分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发起,于2018年4月20日面向全国中学生发布“名著阅读创意成果征募令”,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到7月5日征集截止时,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余所学校、400余名教师提交的包括文本组、图片组、幻灯片组等三个组别在内的1000余件作品。经过由资深教研员、中学优秀教师和教材编者组成的评审组评选,共有360件作品获奖。


       在颁奖结束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副主任朱于国主持了上午的“教材主编与课文作家共谈名著阅读”分享活动。


3-3.jpg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作了题为“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温儒敏教授认为,当前阅读教学有“三新”的特点,即“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这三个特点对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三新”的变革,教学应该密切关注改革的动向,能前进一寸是一寸。新课改和新东西不意味着“推倒重来”,而是应该把“三新”结合在一起,贯彻新教材重视读书的理念,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在名著阅读方面,温儒敏教授认为,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是名著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针对不同的课型,应当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提倡指向自主性阅读,进行目标管理,而不应该给予过多的规定动作,过分强调过程管理,更不应该处处把阅读指向写作。


       温教授建议,读书首先要读下来,然后再读其他类似的书,最后养成读一类书的方法。每拿到一本书,应该寻找兴奋点,设身处地地去寻找难点和兴奋点,同时为自己出一些有意思的题目,如阅读《三国演义》,可以问自己“你认为谁是英雄”“‘义’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对智慧和奸诈应该如何注解”。比如孩子在阅读《西游记》的时候,可能对书中的妖精比较感兴趣,如果没有了妖精或者没有了孙悟空的西游记,会怎样?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最终还是要养成“自己去读书”的习惯。

 

4-4.jpg

       知名作家、《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作者卞毓麟作了题为“‘半个人’和一座桥——科普作品的写作与阅读”的报告。卞毓麟指出,梁思成先生曾经在《半个人的世界》的演讲里强调,教育必须将“理工”与“人文”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人;而只重“理工”或只重“人文”,都被他称作“半个人”的教育。


       卞毓麟认为,科学传播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科学交流”“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而要解除“理工”和“人文”两种文化隔阂的局面,必须“重新考虑我们的教育”。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科普的作用也同样举足轻重。那么,什么是“好”的科普作品呢?首要的一定是确保科学性。科学上错了,那只能一票否决。其次,是平实质朴的写作风格。这种文字风格有利于作者领悟作者想要阐明的科学道理,而优秀的科普作品,就是科学与人文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在科普作品中巧用科学史元素通常是会取得良好效果的。


       卞毓麟同时向大家介绍了一部作品《恬淡悠阅——卞毓麟书事选录》,希望大家能走进科普,在“一座桥”的连结之下,成为“整个人”。

 

       浙江省教研室教研员胡勤主持了下午的“教材主编与课文作家共谈名著阅读”分享活动。


5-5.jpg

       知名作家、统编七下教材课文《台阶》的作者李森祥围绕“书是人生经历的神奇坐标”探讨了书籍和阅读对人生经历的重要价值。李森祥以阅读大量史料为基础,发现我党早期大量的革命者,都是少年时期阅读到一本什么样的真理能够改变中国的书后,便毅然投身革命,开启为国家寻找真理之途。众多的前辈们自不懈的求学开始,不仅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坐标,还参与到了为国家命运争民主自由的神奇经历中,这些人至少可以分成三种:革命者;民族商人;唤醒民众的作家群。


      之后,李森祥以自己创作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经历告诉听众,要写出真实动人的作品,必须要博览群书,从书中发现灵感,发现真相,发现可以成为作品的信息。同时,李森祥谈到了阅读的放大和眼神,他认为在有了反复阅读的重新审视和理解之后,才能有对特定时代的镜像还原和对人物的重新定位。在阅读历史时应该注意科学阅读,以现代文明去观照,才能获得真实有效的感悟。


6-6.jpg

       知名作家、《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李鸣生以“真实,是纪实文学的生命和灵魂”为主题分享了他长期从事纪实文学的感悟。李鸣生首先为大家解释了什么是纪实文学,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写作经验,说明纪实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同时,他从几部经典的作品出发,向听众们解读“为什么说真实是纪实文学的生命和灵魂”。


       在解答了基本概念之后,李鸣生从三个角度为大家解读纪实文学的真实性,即:现实不等于真实;真实不等于真相;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解读之后,他对“我们为什么需要真实的纪实文学”进行了探讨。随后以自己被选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书目《飞向太空港》为例,带领大家思考如何认识《飞向太空港》的真实性,以及探究《飞向太空港》对青少年有何启示意义。《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


       四位专家的分享活动结束后,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发布了“名著阅读推广计划”。发布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王本华主持。


       为有效推进名著阅读教学,践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精神,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校园阅读氛围,人教社中语室将制定名著阅读推广计划,包括招募名著阅读实验学校(或地区)、设立名著阅读研究课题、筹建名著阅读课例库、搭建名著阅读平台等。

 

       本次招募地域不限,需以地区、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申报子课题,参与课题研究,或申请成为课题实验基地。申请单位需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教学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将为申请合格的单位授予“人民教育出版社名著阅读实验基地”称号;并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建设优秀教研、教师团队,与教材编写专家团队可以面对面交流,子课题之间、实验基地之间也将互通有无、分享借鉴;优秀论文、报告、教学案例等将会推荐发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或优秀教学案例也可第一时间获得,并运用于教研与教学实践,促进名著阅读课程的改进;优秀教师或教学、科研成果等也将推荐参与全国性活动,或推广到其他地区、学校。教师可登陆“人教杯”官网:http://zy818.pep.com.cn查看详情。


       8月19日上午,经过全国遴选推荐的7位一线优秀教师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经验分享说课,并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特级教师贾玲主持第一场活动。


       江苏省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徐杰带来了“用评价撬动整本书阅读”经验分享。他从自己的第一节整本书阅读课讲起,结合名著阅读课程开发经历,基于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任务贯彻做出了过程评价、共生评价、考试评价,在师生、生生、人书之间形成了对话机制,生成了新的阅读体验。


       他以《水浒传》“‘风雪山神庙’这个情节中,是风更重要还是雪更重要?”这个开放式问题,深入讨论了学生对名著阅读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对学生的思维分层和教师的评价方式进行了介绍;徐杰又以《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题目为例,向大家阐释了自己对于“读懂整本书”的重要性;又以《骆驼祥子》为例,讲解了对学生的旁批训练方式。整个教学中贯穿着对多种教学评价手段的综合运用,在实验课堂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邹欣作了题为“努力成为一本书的专家”的发言。她认为,在设计一节名著导读课之前,起码应该做到三个方面:一是熟读名著,二是通读相关的研究文章,三是对这本书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她基于对青岛地区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分析,把自己的课堂定位为“读中指导”,主张在阅读过程中增加教师的指导力度、渗透程度,特别是阅读方法的教学。面对大部头著作,以局部赏析带动整体把握。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以情节导入新课,利用局部赏析研讨《海底两万里》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同时建议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初中部彭莉琼分享了《西游记》专题学习案例。她首先分析了学生阅读《西游记》面对的主要困难,并基于困难分析提出了阅读建议。她给学生提出了包括语言目标、思维目标、价值目标在内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的第一阶段激发兴趣,开设读前导课;第二阶段研读原著,为学生指定必读内容,精读、跳读相结合,指导学生做好批注与摘抄,辅助以小组活动和阅读任务清单;第三阶段阅读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交流;第四阶段专题写作,包括微型写作和想象作文。

 

7-7.jpg

(主持人及三位报告老师与观众进行上半场沙龙交流活动)

       活动第二场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语室主任王彤彦主持。


       北京四中王迪围绕“以活动激发阅读兴趣,以习题提升阅读品质”这一主题交流了《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经验。


       她认为,语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需要深思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先读者,也是导读者。她表示,自己分享的课堂活动设计看似都是针对个人的学习任务,但事实上通过讲评和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阅读呈现出了互相启发的效果,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在其中得到了体现。用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与小说对话,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而不是平铺直叙地填鸭;就是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是耽溺于细节的考查。无论是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激发兴趣,还是命制习题提升阅读品质,都需要以阅读者的心贴近书籍,以教育者的专业姿态贴近学生。阅读教学本质上来讲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阅读感悟的传递、碰撞,以及成长。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张萍萍以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为例对“整本书阅读全过程”进行了交流。


       她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路分为五部分:明确一个阅读者的责任、在自主素读中初次走进文本、在活动驱动中反复走进文本、在研讨交流中内化理解、在作品展示中收获成果。她的课例《朝花夕拾》,包含了三个教学目标:1.重新编排《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顺序,绘制坐标轴线,发现逻辑线索与组合方式。2. 重读《朝花夕拾》重点篇目,赏析抒情议论语段,解释鲁迅与《朝花夕拾》主要人物的重要关系。3. 阅读小引和其他背景资料,作者创作《朝花夕拾》时的经历和心情,深入剖析《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情感密码。她总结认为,整本书阅读指导要贯穿读前、读中、读后,关注 “重读”的深度和“整本书”的整体性。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张媛提出了“追问阅读输出”的探索课题。她认为“阅读输出”是指把以阅读方式获取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等以有效的形式内化到读者的思想中,并借助行为或语言外化呈现。阅读输出的样式是丰富多彩的。她在整本书阅读输出的任务形式中,使用过文、图、说、演、作等样式。


       她表示,“阅读输出”是我们撬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杠杆,它可以促进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搭建任务支架,构建开放互动的课堂,是引导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真实生长的有效途径。任务支架的搭建需要为言语实践性活动服务,体现所读书册的形式特点及文体特点,指向书籍的教学价值,体现阅读策略。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王珊以“名著阅读成果的创作指导”为题发言。王珊首先谈到了创作阅读成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作阅读成果必须经历思考。她提出了好的阅读成果的评价标准,分别是独创性、思辨性、逻辑性、审美性。


        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出了“读书四问”,她结合这一理论提出了阅读创作过程中的读书四问,分别是建立框架,进行个性化体验,思辨质疑,分析和解决问题。她从小说类、哲学类两类书籍出发,分别介绍了几种名著阅读创作的指导过程。

 

8-8.jpg

(主持人及四位报告老师与观众进行下半场沙龙交流活动)

       19日下午,经过全国遴选推荐的4位一线优秀教师做观摩课例,分成两个会场同时展示了名著阅读教学成果。活动邀请了多位专家做现场点评。


       第一分会场的活动由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靳彤主持。


9-9.jpg

       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吴泓作“《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回忆性散文集的阅读方法”课堂展示。


       吴泓老师从名著正文前设置的阅读方法介绍入手,结合教材课文对阅读目标进行对照比较,并请同学们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同时思考“朝花夕拾”这个题目相比于原题“旧事重提”好在哪里。吴泓老师接下来提问同学,哪篇文章是自己读不懂的。


      在了解基本学情之后,他对回忆性散文集的阅读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读书时,首先要看书名,看目录,看作者的成长经历。《朝花夕拾》的篇目排序依次对应着鲁迅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然后从每一篇文章的“标题”看,从每一篇文章的“开头”看,再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对刻画人物的手法、性格特点、对鲁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10-1.jpg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刘佳宁作“《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课堂展示。课堂从外国学者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进行导入,带领学生留意书中大量的准确数据,把握书中采访对象的特点(如采访大量孩子)进行导入,之后要求小组合作,选择一名领袖人物或者红军将领,制作一张海报。


       制作完成后,每组同学对自己制作的海报进行讲解,包括海报中主人公的基本情况和个人特点等等。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信息,完善本组的海报。之后结合名著的纪实文学对记叙手法进行了简要梳理。


       湖北省教科院教研员蒋红森做点评。蒋红森老师认为,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教学上的难点之一,有人说推广创新式改革的吴泓老师,是语文传统教学的“叛徒”。但是这些改革和探索都是可贵的经验,他也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改革的先行者。《朝花夕拾》这堂课既有读前指导,也有读中指导,让没读过这部书的人知道应该怎么读,也让读过这部书的人知道应该怎么进一步读。


       读前指导课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读中指导课应该在继续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指导阅读方向。刘佳宁老师的课堂,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兴趣。海报制作也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情况,同时应该给学生提供球探足球比分的历史背景知识,把握好课堂导向。

       第二分会场的活动由浙江省教研室教研员章新其主持。

 

11-1.jpg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航天校区王小宇作“精读与跳读——《西游记》阅读实践”课堂展示。她用“诗意表达”导入,介绍了《西游记》的地位和评价;然后以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开展知识抢答活动;在精读指导环节,她介绍了细读、精思、鉴赏三种方法;在跳读环节,以九宫格中进行情节排序为切入点,总结跳读方法;最后引导学生用终身阅读引领人生。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丁亚宏对课堂进行点评。丁亚宏老师表示,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名著阅读教学环节设置的必要性,以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展示出课堂的亮点。名著阅读的现场教学确实有难度,王小宇老师的课堂借助“精读”和“跳读”两个方法,准确地展示了课堂的定位。


       精读训练兼顾了品读细节和品位情感,同时应该更加注意还原到语境当中进行指导。“九宫格排序”不等于九幅图,在贯彻九宫格概念的时候可以设置多元化排序,而不仅仅是根据时间排序。


       他建议,在进行名著阅读的教学之后,教师应该追问自己“通过我的努力,学生的名著阅读有了哪些变化”。同时她强调,名著阅读的价值判断没有定法,但是要有原则,如果要让学生有真正的收获,教师自己必须首先成为这一部名著的专家,按照“高站位,低重心”设计教学。


12-1.jpg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中学顾相栋作“《论语》人物导读”课堂展示。顾相栋以子贡为例进行教学,他首先介绍了子贡的基本情况,并让学生带着对子贡形象和人物价值的思考开始阅读文本。他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孔子对子贡的评价——“琏瑚”,落实了子贡是“美材”这一人物形象。

 

       通过《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子贡问曰”探究子贡的语言技巧,引导学生总结出“曲问”“追问”“反问”三种发问方式。小组讨论环节的主体是“子贡当时的贡献和当今的意义”,学生踊跃发言,总结出子贡在当时的贡献——问出孔子思想论断、践行捍卫孔子学说,和子贡在当今的意义——商人诚信,富人道德。最后以“为子贡拟一副对联”结束课堂。


       广东省深圳市教研员唐建新做点评。唐建新称赞这堂展示课不施粉黛,朴素自然,教师与学生对话质朴、顺畅,零距离交流。《论语》最大的价值在于思想价值,在于文本展现出的睿智思考和通透的表述,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传承经典,让学生喜欢阅读。

 

       同时,唐建新老师认为,《论语》不是小说,如果用人物来切入课堂,不知道是否能达到跟用主题来切入课堂同样的效果。唐老师也建议,教师除了上好一堂示范课之外,也应该将自己的教学能力平移到其他名著阅读的课上去,这样才是评价老师名著阅读课的标志。最后唐老师强调,教语文一定要把内容放在首位,不要在形式方法上动太多脑筋。


       四场名著阅读观摩课结束后,第十二届“人教杯”名著阅读专家研讨暨教学观摩大会圆满结束。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副主任朱于国主持闭幕式,原湖北省教研室副主任、球探足球比分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史绍典做闭幕致词。

 

       “人教杯”会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办,于每年8月中旬召开。每次会议都有一个精心选择的主题,回应当年或近年语文教学的重要事件、思潮与走向,给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遇和互相沟通的平台。会议已连续举办十二届,在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