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
经验推广活动在汶川召开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前的4月20-22日,以球探足球比分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以下简称本分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和本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等领衔完成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为基础,本分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阿坝州教育局等单位,在汶川县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经验推广暨阿坝州首届心理骨干教师培训活动。除林崇德先生和伍新春教授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分党委书记乔志宏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教授、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副院长陈秋燕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戴艳教授,中科院心理所刘正奎教授,华南师大心理学院副院长范方教授,阿坝州教育局谭可局长,汶川县委邓海兰副书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与校外教育处赵珊副处长,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心理所、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师生代表,曾支持和参与汶川心理援助的美国和加拿大等海外创伤心理干预专家,曾指导和协助汶川心理重建的四川省教科院、成都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心理教师代表,汶川县各中小学的校领导和专兼职心理老师,阿坝州各区县的骨干心理教师等,共150余人参加了此次为期三天的纪念回顾、学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业培训活动。
图1 在大会主席台就坐的领导和嘉宾
在4月20日上午的汶川心理援助10周年纪念活动中,汶川县委副书记邓海兰代表汶川县委、县政府向出席大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她强调,汶川教育灾后能够涅槃重生,不仅浸透着汶川教育工作者自强奋斗的汗水,更闪耀着各级领导和各方专家的智慧。尤其是以北师大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为代表的心理学专业团队进行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扎实推进了汶川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渐抚平了教师与孩子们受创的心灵。
图2 汶川县委邓海兰副书记致辞
图3 西南民族大学曾明校长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分党委书记乔志宏研究员在大会开幕式上,介绍了在林崇德先生和伍新春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十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给予关心和大力支持项目开展的汶川县委县政府、各参与高校、基金会和中小学校表示感谢。课题组首席专家林崇德先生在讲话中指出,课题组在相关领导、各方高校、国内外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汶川县积极展开研究工作,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切实推动了灾后中小学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同时,林崇德先生表示,大家也从英雄的四川人民尤其是汶川的中小学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并深情地表示:“我们永远在一起!”
图4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分党委书记乔志宏代表主办单位讲话
图5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深情讲话
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教授在会上讲到,汶川震后十年的重建和发展,让我们在回望走过的路、旁观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中,思考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不忘初心,为了梦想而绽放,为了事业而守望!
图6 外海支持团队代表庄健致辞
图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赵珊副处长讲话
来自加拿大生命协会的庄健先生代表海外参与汶川心理援助的专家,向所有关心、支持灾后心理疏导研究的领导、学者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回顾十年重建和发展的道路,他说不仅见证了涅槃重生的奇迹,更为汶川精神而深深感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与校外教育处赵珊副处长在讲话中提到,四川教育工作者的情怀让人感动。她指出,2008年地震发生后,教育部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安全教育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中小学校舍危房加固改造、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等,以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成长。赵珊还向在座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准定位、善融入、勤联动,以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
图8 与会专家和教师们专心聆听学术报告和经验分享
在简短而庄重的纪念活动后,大会进入了学术交流环节。来自中科院心理所的刘正奎教授以“灾后儿童心理创伤与援助”为主题,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灾后儿童心理援助方面的研究成果;华南师范大学的范方教授讲述了其研究团队在“创伤后相关心理问题的变化转归与创伤修复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本分会的伍新春教授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基于长期追踪汶川青少年灾后心理发展特点而提出的“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辩证认知观”及其实证依据;西南民族大学的陈秋燕教授则从实务的角度,介绍了项目组在汶川中小学心理重建过程中所创建的“专家-教练-教师相结合的创伤干预模式”及其实际效果;最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宁波研究员系统介绍了灾后十年来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透过这一学术交流环节,大家可管窥我国创伤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成果。
图9 本分会副理事长伍新春教授及其核心团队成员
在4月20日下午的经验分享环节,以熊国钰、陈和琼、樊文等为代表的汶川县中小学心理教师讲述了自课题开展以来,她们运用所学到的理论、方法和态度帮助遭受创伤的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恢复及其自身成长的心路历程,分享了她们所取得的个人成绩和学校发展;以周宵、陈杰灵、李仁莉、欧阳利等为代表的当年参与课题工作的硕博士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项目中所获得的个人成长及其对他们今天的专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成都的心理教研员周玫、心理老师杜永丽则站在教练的视角,分享了在与汶川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最终促进自己、学校和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
图10 与会者在汶川的山水之间合影留念
为了有效推广“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的学术和实践成果,更好地惠及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4月21-22日在汶川中学阿坝州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阿坝州首届心理骨干教师培训正式启动了。据悉,首届培训持续2年6期,将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本分会理事们,以公益的形式接力完成。在第一期的2天培训中,本分会副理事长伍新春教授、本分会理事陈秋燕教授和戴艳教授共同组织教学。伍新春教授向参培教师做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小学生创伤后心理反应研究及其对询证干预的启示”的讲座,让大家站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去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扎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陈秋燕教授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制、流程等方面对参培老师进行了实务技能培训,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讲解了具体干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老师们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戴艳教授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示范,使得参培教师不仅在理论上获得准确认识,也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了明确指导。总之,首届连续培训将让所有参培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将有效促进阿坝州心理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最终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图11 阿坝州心理教师培训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