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

图片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教育视点

第28期

2024年5月6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庞丽娟:加快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连续十余年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普惠性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由于底子薄、欠账多,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的最大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一些长期制约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是其中最大的瓶颈。为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球探足球比分副会长庞丽娟指出,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破解制约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亟须加快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保障机制:一是大力加强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顶层规划;二是加快健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财政投入保障;三是加快健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保障;四是加快健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督导评估制度;五是加快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立法保障。



学前教育优质发展需大力提升课程质量



  课程是教育过程性质量的核心要素,探索课程质量现状及其与幼儿发展的关系,能够为课程质量提升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虞永平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我国5个省(自治区)的100所幼儿园进行课程质量评价,对1736名幼儿进行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测评,量化分析发现,课程质量可分为“接近良好型”“基本合格型”和“不适宜型”3类,各类别在城乡地域和办园性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基本合格型”和“不适宜型”课程与幼儿发展的相关性较低,“幼儿学习与发展促进”与幼儿发展的相关性比课程编制高,课程质量与幼儿数学发展的相关性较低。因此,学前教育优质发展需大力提升课程质量;克服文牍主义,聚焦班级观察,强化保教过程的现场评估与督导;突破路径依赖,关注个体层面幼儿园的发展需求并精准施策;把握关键因素,构建课程质量提升的支持环境;审视育人成效,准确识别课程质量提升的着力点。



扩优提质行动背景下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现实遭遇



  普惠性幼儿园作为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主要途径,其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实现为学前教育扩优提质奠定了现实基础。然而,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晓萍研究团队调研发现,受资源配置失衡、经费保障不足以及质量保障缺位等因素掣肘,普惠性幼儿园面临学位供给亟待“增量”和“优化”、“投入-收费-补助”机制亟待完善、“师资-保教工作-制度条件”缺少保障等现实困境。因此,基于扩优提质行动背景,可以通过“增-调-管”学位激活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投入-收费-补助”保障落实普惠红利,以“师资-保教工作-立法”为保障重点提升普惠质量。



学前融合教育质量保障建设的现实境遇



  全面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切实维护学前特殊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洪秀敏等基于广东省的调查发现,当前学前融合教育质量保障面临行政管理、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及情感接纳等多维度困境。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地位边缘化、资金投入短缺、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思想认识不充分是促成困境的主因。研究建议依据“制度引领、人财并驱、内外加持”的逻辑理路,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内部行政支持,加快推进师资建设、稳步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提升价值认同、多方强化专业指导等方面全局性谋划学前融合教育质量保障建设。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教育学刊》2024(4)卷首语及“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研究专题”。



湖北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任意愿



  从战略视野看,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一种必要的存在,它为乡村最弱势群体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最底线的保障,其生存和发展必将伴随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分析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留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更成为透视逆境中教师职业认同与乡土教育情怀的独特视角。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雷万鹏等基于湖北省8个县(区)的研究表明,在控制教师工作量、居住条件等变量的背景下,教师人格特质是影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任意愿的重要因素,相对而言,尽职尽责、情绪稳定、内敛沉稳的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更强。从人职匹配理论视角看,乡村教师筛选不仅要强化教师学历与专业的匹配性,更应注重教师人格特质与岗位需求的适切性。为稳定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政府应在职前筛选、定岗匹配和制度激励等方面进行制度变革。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教育学刊》2024(4)《定力与坚守: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任意愿研究》一文。



研究生学历乡村教师主观心理环境现实困顿



  伴随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学历乡村教师。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桂琴等基于25个省的主观心理学视角的实证研究发现,研究生学历乡村教师主观心理环境处于复杂的困顿中,主要表现为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落差、个人目标与组织支持的失衡、个体价值与组织目标矛盾、挑战性与阻碍性压力并存等。因此,转变研究生学历乡村教师的主观心理环境,需要构建“E贯知行”教师教育体系、营造乡村球探足球比分成长人文氛围以及国家基础性保障提供系统支持。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教育学刊》2024(4)《研究生学历乡村教师主观心理环境现实困顿与突围超越——基于25个省的调查分析》一文。